ESG(Environmental, Social, and Governance)的投资理念最早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伦理投资”。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发达国家绿色消费和环境保护倡议的兴起,推动了责任投资的发展。到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社会责任投资开始由道德层面转向投资策略层面,越来越多的企业在投资决策中综合考量公司的ESG绩效表现。1
2004年,联合国发布了《Who Cares Wins——Connecting Financial Markets to a Changing World》报告,正式提出了ESG概念。同年12月,联合国发布了《在乎者赢》报告,通过案例说明了整合ESG要素的企业会有更加出色的财务表现。2006年,联合国环境署与联合国全球契约联合支持成立了联合国社会责任投资原则组织(UNPRI),ESG投资理念由此被正式提出。
高盛、贝莱德等金融机构和组织相继开展ESG投资实践,推出一系列ESG投资组合和ESG指数等新型产品,ESG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应用。其核心要义是为了在面临社会气候危机、公共卫生、环境污染、治理矛盾等时代问题的大背景下,要求企业的发展兼顾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ESG评价标准包括ESG信息披露标准和ESG表现评级标准。ESG信息披露是指企业针对其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方面的具体实践进行信息披露,而ESG表现是指企业在从事经营活动时,将环境、社会和治理问题纳入考虑范围所做出的具体行动。全球资本市场上,ESG第三方评级机构主要以企业ESG报告为重要依据,制定评价指标体系,发布企业ESG评分结果或相关指数,为投资者开展投资活动提供依据。
文章评论